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,许多父母常常会面临一些挑战,这些挑战可能源于沟通方式的不当或是理解上的差异,最终导致误解的产生,甚至可能加剧与孩子之间的矛盾,对亲子关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。
下面为大家介绍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中可以使用的6个方法,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,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。
1.不论对错,都积极反馈
给予孩子积极反馈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鼓励和表扬孩子,而是父母要给予孩子正向的、能引发孩子积极思考的反馈。
孩子做对了事情,父母只需要用一句“你是怎么做到的呢?”就能放大孩子的正面行为;孩子做错了事,犯了错,父母只需要问他“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?”就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有所成长。
批评和责骂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,也会破坏孩子的主观能动性。经常感受到积极反馈的孩子,在面对困境的时候,也会拥有更加蓬勃的生命力。
2.表达感受,而不是批判孩子
比如孩子没有按时完成作业,父母可以说“我有点担心,因为我发现你的作业还没有完成。”而不是直接指责孩子“你怎么这么懒,还没有完成作业。”使用“我”语言的表达,可以避免孩子产生被攻击和被指责的感觉,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理解和尊重。
3.开放式提问
开放式提问是心理咨询中常常用到的一种技术,通过提出比较概括、广泛、范围较大的问题,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,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。常常运用包括“什么”、“怎么”、“为什么”等词在内的语句发问,让来访者对有关的问题、事件给予较为详细的反应。
比如孩子喜欢玩手机,父母可以这样问孩子“你是怎么看待手机和学习的呢?”而不是问“你知不知道你玩手机已经玩了很久了。”
“有没有”“对不对”等提问方式属于封闭式问话,看似是在提问,实际上给对方已经贴上了“没有”“不对”等负面标签,并不利于谈话的进行。和孩子进行开放式的提问,能够有效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问题,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而激化矛盾,同时也能让父母们听到孩子更多真实的想法,拉近亲子关系。
4.有效倾听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常常感到被误解,他们渴望被听见、被理解。因此家长在沟通时应将重点放在倾听上,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,不打断、不立即反驳,而是用眼神和肢体语言表达关注和支持。通过复述孩子的话或使用开放式问题(如“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?”)来确认自己的理解,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认真对待。
5.谈论自己的失败和错误
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迷茫,也会犯错,这是在所难免的,因此父母需要告诉孩子的不是“不犯错”,而应该是在犯错后该怎么弥补,要怎么解决问题。
父母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在职场或者生活当中的失败经历。这种真诚和透明度有助于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,也会让孩子意识到,失败、出现意外都是正常的,每个人都会犯错,重要的是要从错误当中学习,要总结经验。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,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失败观念,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,积极面对。
6.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需要被理解、被尊重和被支持,如果父母只关注成绩,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情感波动、压力管理、自信心建立等方面的需求,导致孩子出现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
因此,父母们除了关注孩子成绩方面,也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状况,比如孩子努力了却没有考好,这种时候难免会感到失落,父母们可以和孩子这样说“这次考试你付出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,你已经做得很好了。”这样的表达,能够让孩子明白虽然自己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,但他的努力获得了父母的肯定,父母们爱自己,而不只是关注自己的成绩。
与孩子的沟通是一场需要耐心、智慧和爱的旅程。希望通过以上这些方法,家长可以更加有效地与孩子沟通,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长不仅是引导者和支持者,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同行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