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做,就开始担心万一失败怎么办;一件东西明明很想要,却又担心别人的眼光,主动放弃,放弃后又感到懊悔,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勇敢一点……
这种个体在心理和情绪层面上的无效消耗的心理现象,被美国心理学家鲍迈斯特称为“自我损耗”。
研究表明,自我控制资源是有限的,并且不同类型的自我控制任务之间会相互影响。例如,一个人在节食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自我控制力,如果同时还要处理工作中的高压任务,这种双重压力会使其更容易出现自我损耗。
这种自我损耗,不仅让我们感到疲惫,还会让我们的内心积压大量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想法,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。
如何减轻自我损耗?
1.察觉自己内心的不合理信念
当发现陷入自我损耗当中时,可以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先记录下来。在记录的过程中,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可能是客观事实,而有一些则是还没有发生的、我们想象出来的,甚至是不合理的。针对这部分想法,我们可以试着从多个角度去反驳,就会发现这些想法根本站不住脚。
2.放下完美主义,制定“足够好规则”
很多人在任务一开始,就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很高的目标。这种情况下,往往不是在一开始就给自己吓撤退了,就是在任务进行的时候,越做发现问题越多,然后反复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,纠结自己要不要继续,想放弃觉得太可惜,想坚持又害怕自己辛苦到最后还是失败。
允许自己在某些事情上追求“足够好”而非完美,以减少纠结和自我否定。在开始任务之前,设定一个“足够好”的标准,比如完成70%就算达标,不追求完美,这70%可以是自己价值观体系中优先级较高的部分。
3.设定时间限制,防止反复思考
很多时候消耗我们的不是“天塌了”的大事,而是日常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,比如“今天穿什么衣服”“面对类似的两个商品要怎么选择,担心自己选错了”等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试着“大事上较真,小事上随意”,来减轻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对我们心理能量的消耗。
为我们容易纠结的事情设定一个时间限制,迫使自己在限定时间内作出决定,减少拖延和反复纠结。例如网购商品时,限定自己10分钟之内完成选择。在日常当中,也可以固定选择,从而避免在相同的事物上消耗过多的心理能量。
4.专注当下
在生活中,我们常常被过往的遗憾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困扰。过去已经发生,再怎么纠结已经无法更改,而未来还没有来,所有的担心都是建立在虚无的想象中。
察觉到自己陷入这种无意义的损耗中时,可以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现实中来,想想“现在我拥有什么”和“现在我能做什么”。简而言之,就是当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的时候,就先从手头的每一件小事开始吧。
自我损耗,这一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,深刻地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职场环境中,对个人的整体福祉与工作效率构成不可忽视的影响。通过了解其机制和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,我们能够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心理能量库,确保身心处于健康平衡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