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亲节:育儿责任不该妈妈独扛

[发布时间] 2025-05-09    [来源] 心灵广雅    [作者] 心灵广雅    [浏览次数]:32

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,会发现一个问题——家里最焦虑的人,一直是妈妈。

妈妈们担心孩子的成绩、身体、社交、一日三餐……简而言之,只要孩子在喘气,就没有一刻是不操心的。而爸爸们则是,只要孩子在喘气,就没有什么是值得操心的。

这种荒诞的对照,在母亲节铺天盖地的“伟大母亲”赞歌里显得尤为刺眼——或许比起歌颂牺牲,我们更该在五月第二个周日,重新思考如何让母亲们从“焦虑永动机”的角色里解脱,让这个节日真正成为理解与改变的起点。


1.为什么家里最焦虑的,一直是妈妈?

尽管现代社会倡导家庭成员共同承担家庭责任,但在很多家庭中,母亲仍然被视为家庭事务的主要负责人全家的一日三餐、家庭物资的采买、孩子的学习问题、老人的健康状况……这些都需要妈妈们每天关心。当一个女性成为“母亲”之后,她们成为家庭的附属品,个体身份被消解,自我价值被迫与育儿绩效绑定,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每个行为细节都成为评判自己是否是一个“合格母亲”的“绩效指标”。

心理学中的“角色超载”理论指出,当个体同时承担多个高强度角色时,会加重焦虑情绪。现代社会,母亲往往同时承担着职业角色和家庭角色。作为员工,她们需要在工作中展现出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,应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;作为母亲和妻子,她们又要负责照顾家人的生活起居、教育子女、维护家庭关系等。当这些角色之间发生冲突,例如工作任务繁重导致无法兼顾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时,母亲容易产生焦虑情绪。


2.如何缓解妈妈们的焦虑感?

1)重新定义“好妈妈”标准

传统观念中“完美母亲”的形象,实则是一种情感勒索。真正的育儿智慧,在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。德国教育学家福列贝尔曾说:“教育的本质,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。”母亲首先要成为真实的“树”,而非精心雕琢的“盆景”。尝试将“孩子的需求”与“自身的能力边界”进行匹配,允许自己偶尔的“失职”,反而能让亲子关系更健康。

2)构建多元社会身份矩阵

母亲只是人生众多角色之一,工作中的职业成就、兴趣领域的自我实现、朋友眼中的独特个体,共同构成了立体的身份网络。英国作家伍尔夫提出“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”,强调女性需要独立的精神空间。现代母亲可以通过持续学习新技能、参与社交活动、发展副业等方式,拓展生命的维度。研究表明,拥有多元社会身份的母亲,其心理弹性明显高于单一角色母亲。

3)建立边界感与沟通机制

在家庭内部,明确责任分工至关重要。通过与伴侣坦诚沟通,制定“育儿任务清单”,将部分责任合理转移;对长辈的过度干涉,学会温和而坚定地表达立场。同时,设定“自我时间契约”——每周固定几小时用于独处,让家人逐渐适应并尊重这种边界。

4)进行持续的自我觉察与成长

借助日记、冥想、心理咨询等方式,定期审视内心需求。当情绪低落感到焦虑时,不是简单地压抑或否定,而是追问“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”。许多母亲通过学习心理学、育儿课程,在解决孩子问题的同时,完成了自我认知的升级。这种成长型思维,能让母亲在不断变化的生活中,始终保持对自我的掌控力。


母职的突围从不是追求完美,而是重获完整的自我。当育儿责任回归家庭共担的轨道,当卸下强加于母亲的道德枷锁,那些困在焦虑中的能量便会自然流淌成生命的滋养。值此母亲节,愿所有母亲都能从「伟大」的叙事中松绑,在成为「妈妈」的旅程里,始终保有为自己而活的底气与光芒。


Copyright 2018 广雅云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        主办:广雅云科技    桃李在线
鄂ICP备17013257号-1   鄂公网安备4201110200116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