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考试,有一部分学生难免感到紧张和焦虑。担心没有复习好,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……尤其是面对升学考试的时候,往往更容易因为压力大而产生焦虑感。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手心出汗、失眠、腹痛等躯体化症状。
其实,在面临重大考试的时候,感到紧张和焦虑是很正常的。这说明我们很重视这场考试,希望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。
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,压力过低的时候,我们会因为动力不足而对考试缺乏重视,复习敷衍甚至是不复习,进而导致在考试中“大意失荆州”。而压力过大又会导致我们过度焦虑,答题时简单题因慌乱出错,复杂题因无法集中精力而放弃,最终导致考试发挥失常。
压力适度的时候,我们的情绪会处于微微紧张但可控的状态。这时候大脑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,增强记忆力和信息处理能力,同时避免过度激活杏仁核导致思维僵化。让我们在考试前明确复习目标,考试中又能快速调动知识储备,从而帮助我们取得理想成绩。
所以考试焦虑不可怕,可怕的是要怎么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处于合适的水平。以下5个方法,帮我们有效缓解考前焦虑,调整自己的压力水平:
1.焦虑重估
在考试临近之际,我们所体验到的焦虑感受与处于兴奋状态时极为相似。心理学家艾莉森・伍德・布洛克斯也在研究中发现,仅仅是给焦虑情绪贴上 “兴奋” 的标签,就能显著提升我们的信心水平,并对自身表现产生积极影响。因此,我们不妨把这种焦虑感重新诠释为“我很在意这次考试,我为此感到兴奋”“我十分期待这次考试”。
2.写焦虑清单,并撕碎
拿出一张纸,用文字将内心的焦虑具象化——写下“担心数学压轴题做不出”“害怕作文跑题”“怕辜负父母期望”等具体的担忧,让抽象的情绪变成纸上可见的字迹。
接着,将这张承载着自己焦虑情绪的纸张用力撕碎、揉成一团。这个过程如同将内心的负担“外置”并摧毁,既能通过书写梳理混乱的思绪,又能借助肢体动作释放积压的情绪。
3.腹式呼吸法
在考试前感到焦虑时,也可通过腹式呼吸快速调整状态。先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,腰背挺直,轻轻闭上眼睛。用鼻子缓缓吸气,让空气仿佛沉入腹部,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鼓起,将这个吸气过程拉长至4秒钟,尽可能吸满胸腔。接着,用嘴缓慢呼气,想象将体内的紧张感随气流一同排出,腹部逐渐回缩,用6秒钟完成绵长的呼气。
重复这一过程5-8次,你会发现随着一呼一吸的节奏,肩膀逐渐放松,心跳也从急促转向平稳。这种呼吸方式通过延长呼气时间,激活副交感神经,让紊乱的思绪在规律的呼吸中重新归位,有效缓解紧张情绪。
4.拥抱自己
心理学研究表明,拥抱可以促进催产素的分泌,从而帮助我们降低压力水平。当感到紧张的时候,可以双手交叉,拥抱自己10-30秒的时间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可以默数10-30秒,让身体在自我接触中逐渐放松。与此同时,试着用温和的内在语言给予自己肯定:“这段时间每天早起背书、深夜刷题的坚持,我都看在眼里”“无论结果如何,我已经尽最大努力做好能掌控的部分”。
5.保证睡眠质量
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帮助我们大脑和身体得到充分休息,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情绪。即使考前紧张,也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、同一时间起床(例如 23:00 睡、7:00 起),周末也不轻易打乱节奏。稳定的生物钟能让大脑逐渐适应 “睡眠 - 觉醒”周期,减少因作息混乱引发的焦虑。
此外,睡前1小时我们需要远离刺激源,比如避免接触手机、电脑等电子设备(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),也不建议复习难题或讨论考试相关话题,防止大脑再次兴奋。可以通过听一些白噪音(雨声、海浪声)来减少外界干扰,保证自己的睡眠质量
考试不仅是知识的考验,更是心理的较量。学会应对考前焦虑,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是我们在考试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。希望大家都能够正确认识焦虑,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,轻松备考,顺利度过这一重要阶段。